你的位置: 桑德阅读网 > 历史 > 大清神鼎
《大清神鼎》最新章节 大清神鼎陈介祺李振卿全文阅读

大清神鼎 张葆海 吴学华

主角:陈介祺李振卿
主角是陈介祺李振卿的小说是《大清神鼎》,它的作者是张葆海 吴学华写的一历史类小说,文中的历史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羽翼未丰的咸丰皇帝、权倾朝野的一品亲王、机警乖巧的安德海、极具城府的曾国藩、胸有大志的李鸿章、一身豪....
状态: 已完结 时间: 2020-04-12 13:48:16
在线阅读 放入书架

扫描二维码到手机阅读

  • 章节预览

昏暗的烛光照着坐在太师椅上的陈介祺,也照着他手旁桌角的那个茶壶,这个元青花茶壶,是他花五十两白银的价格,从李振卿的铺子里买来的,茶壶的制作工艺上乘,乃宫廷器皿,只可惜壶嘴有稍许碰碎的痕迹,否则当属上品。

在他对面的墙上,挂着一帧穿着一品官袍的画像,那是他的父亲陈官俊,其父乃饱学之士,嘉庆十三年进士,医生宦海浮沉,几起几落,后受皇上恩宠,授内阁学士,历任吏部、工部尚书,升上书房总师傅,直上书房授皇子读,成了众皇子的老师,乃当朝首屈一指的红人,一时风光无限。

父亲为官多年,从七品翰林院编修一直做到从一品的尚书大臣、上书房总师傅,摆脱不了树大招风的官场铁律,遭人弹劾后被罢总师傅之职,降三级调用。道光二十九年,在郁郁寡欢中病逝,道光皇帝称其心田坦白,赠太子太保,入祀贤良祠,谥文悫。父亲终因皇上对其信任而免遭横祸。若是换成别人,只怕早就被罢官为民或深陷囹圄了。饶是如此,其凶险之处,可想而知。故父亲临终前给他留下几句话:“国之难,妖之祸,避之不枉也!若皇上重用林大人,汝可倾力助之,也不枉为父和他交往一场。若奸臣当道,汝可好自为之!”

以他的才学,并不亚于其父,为何他甘愿屈居于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,而不登朝入殿大展才能呢?

并非他不想为国家出力,只因他看透了官场的倾轧,深知为官之道的凶险。只见他双眉紧锁,陷入沉思之中……

父亲所说的妖,指的是西洋妖人。而林大人,则是指因虎门销烟而闻名天下的林则徐。自嘉庆皇帝那时开始,就不断有英国人向中国倒运***,至道光年间,***祸国殃民之害,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。道光十八年腊月,忍无可忍的道光皇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,赴广东查禁***,由此引发了驰名中外的***战争。

尽管大清王朝的兵勇和民众拼死抗击,无奈英国军舰以惊人的速度,沿大清帝国的海岸线直上,抵达天津大沽口外,逼近北京。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皇帝,眼见英舰迫近,慑于兵威,开始动摇。朝廷内的主和大臣也一再上书和英国谈判。随后不久,道光皇帝迫于内外压力,不得已惩办了林则徐等主战大臣,并派直隶总督、文渊阁大学士琦善接替林则徐,署理两广总督,与英国人谈判。当时,任吏部侍郎的父亲上书力保林则徐,并提议筹备军饷训练水军,与英国人死战到底,却遭到道光皇帝当庭斥责。

正如父亲所预料的那样,欺软怕硬的琦善有负圣意,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私下约订了丧权辱国的《穿鼻草约》,割让香港,赔款六百万元。

按道光皇帝的想法,打战劳民伤财,英国人虽是蛮夷小国,可船坚炮利,再打下去,恐怕连龙椅都坐不稳当。和谈嘛,给点钱吃点亏也就算了。这江山是祖宗传下来的,寸土都不能给人,否则他将有何脸面面对宗室族人,死后又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呢?盛怒之下,道光皇帝将琦善解职进京问罪,查抄家产,发军台。

道光皇帝认为割让香港已经是奇耻大辱,但英国政府却认为《穿鼻草约》所获权益太少,撤换了义律,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,扩大侵略,想捞取更多的好处。随后的两年,英军多次进犯,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。为了让英国人休兵,绝望的道光皇帝不得已之下,命杭州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,与璞鼎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《南京条约》。

紧接着,耆英再任钦差大臣,与英国签订中英《五口通商章程》和《虎门条约》。与美国签订了《望厦条约》,与法国签订了《黄埔条约》。

自乾隆皇帝后期开始,大清逐渐积贫积弱,随着***泛滥,官员们委靡不振,苟且偷安,州县勒索陋规已到立法都不能禁止的地步,武备不兴,经制兵战斗力削弱。道光皇帝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想着如何整治江山,即位伊始便整顿吏治,整厘盐政,通海运,接着平定张格尔叛乱,严禁***。他本人力行节俭,勤于政务,力图振兴大清。可咄咄逼人的西方列强,哪容得这位大清皇帝有喘息的时间呢?

那一纸纸条约,就如一把把利刃一般扎在道光皇帝的心口,使这位以勤俭著称的皇帝的心无时不刻在滴血。

在朝廷内,一封封弹劾主战派大臣的奏折摆在皇帝的龙案上,就连皇帝一向所敬重的父亲陈官俊,也因替林则徐求过情而遭人弹劾,而最终被罢去了上书房总师傅之职。

堂堂的天朝王国,居然屈服于一个个西洋小国。父亲数次冒死上书,均遭皇上斥责。那一腔报国热血被一盆冷水浇熄,有一天回府后独自一人在书房中哭了一宿,那情景他自今历历在目。

满清朝廷一直以来对汉臣防范甚严,以防汉人的势力过大,故朝廷内外真正掌权的都是满人。即便有一两个得到皇上宠爱的汉臣,一时权势过人,但其头上的红顶子也戴不了多久,能留着七尺之躯安全回家养老,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。而像父亲和林则徐林大人这种一腔热血为皇家,虽位高权重但最终遭遇冷落的汉臣,又岂在少数?

有了父亲和林大人的前车之鉴,他怎敢锋芒毕露,惹来同僚们的嫉妒呢?在官场上为人处世,他更是处处小心,如履薄冰。

就在父亲去世后没多久,道光皇帝于圆明园中驾崩,终年69岁。也就在这一年,南方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长毛暴乱,朝廷虽多番派兵弹压,怎奈贼寇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
比起遵循祖训、勤俭节约的道光皇帝来,奢侈无度、纵情声色的咸丰皇帝根本无心主理朝政,军国大事均交给以六王爷为首的军机大臣处理,致使朝政十分***,清朝病入膏肓。

朝中大臣们个怀心事,结党营私。大清国内忧外患,已有风雨飘摇之势。

他无力挽天,只得将一腔报国之心投向他处,多年来醉心于金石文字的搜集与考证,并向阮元、何绍基、吴式芬、李方亦等许多当世金石学者虚心求教和互相切磋。他治学严谨,多有创见,对于古陶文字,前人没有收藏、著录的,他独予重视,不仅搜集了很多齐鲁古陶,而且进行开创性的研究,著成《簠斋藏陶》一书。久而久之,在古玩界已享有不菲的声誉,与江苏金石名家潘祖荫被并誉为“南潘北陈”,两人属后起之秀,其名气并不亚于已经退隐多年高老爷子。

替人鉴定古董有“鉴宝银”,就如那些书画家给人题字后拿“润笔费”一样,每次几两甚至数十数百两不等,主要依古董的价值而定。但这鉴宝银可不是那么好拿的,须得炼就一双火眼金睛,无论真假,一眼就能看出来,如若看走了眼,不但要双倍赔给买家的损失,而且名誉扫地。

琉璃厂一带的古董店老板,只要提到陈介祺陈翰林,没有人不知道的。无论瓷器铜器玉雕,而或是木制家具石头蛋,但凡古物,他与高老爷子一样,从未走过眼。

长在河边走,没有不湿鞋的,他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到后来,他不轻易帮人鉴宝。若受熟人所托,推辞不过,每次“鉴宝银”须得两百两以上。即便如此,前来求他的人仍络绎不绝。

他自己也热衷于收集古物,无论是铜器、玺印、石刻,还是泥胎的陶器砖瓦、造像等无不搜集。买回来的东西,都要潜心研究一番,以便对古物进行考证。

他区区一个七品的翰林院编修,岁俸不过数十两银子,连买一件好一点的古董都不够,更别说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宝贝了。但他每年在古玩界所赚“鉴宝银”,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

况且他收集古物并不论贵贱,只需自己看中的就行。有一次,他应琉璃厂“古缘斋”掌柜夏立祥之请,去帮忙看一件玉器,却在店里看中了一块生满铁锈的铁疙瘩。这块铁疙瘩是一个乡下收古董的人送来的,原以为还值几两银子,可夏掌柜说铁疙瘩只不过是一个秦代的“铁权”(秤锤),没人要的货色,打发了那人几文钱,便将那铁疙瘩随意丢在角落里。

做古董生意的人,收来的古董并不是自己收藏,而是要转手卖出去,所以再古老的东西,若是没人要,便没有任何价值。

见陈介祺想要那个铁疙瘩,夏掌柜张口就要5两。就这样,别人以为是块“顽铁”的烂东西,却被他视为珍宝,带回家后藏入宝库……

小说《大清神鼎》 第2章 神鼎奇观 试读结束。

书友评价

编辑推荐

热门小说